Swift项目初体验琐记(1)

虽说从Swift刚出生就一直有关注,但是由于ABI不稳定以及第三方支持还不够好等等原因,一直没有用于实际的真实项目中,直到3.0之后感觉时机成熟了,刚好最近有一个比较小的项目,于是有了一次实际项目的初体验,也顺便写下一些总结。(总体内容会比较浅显,惭愧了

Swift与Objective-C常见写法差异

  1. 判断字符串相等、==与===的区别
    在oc中,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isEqualToString方法来判断两个字符串是否相等,似乎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这是因为oc使用==来统一引用的比较与值类型的比较,但是NSString在内存模型上比较特殊,以至于oc中使用了一个专门的比较方法,而在其他许多语言中只需要用==对比字符串就好。Swift改进了这一点,顺带一提,Swift中使用==来比较值类型是否相等,而使用===来判断引用类型是否相等。

  2. 数组遍历
    在oc中,我喜欢使用enumerateObjectsUsingBlock方法遍历数组并进行操作,大概是这个样子的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NSArray *list = @[@1,@2,@3,@4,@5];
    [list enumerateObjectsUsingBlock:^(id _Nonnull obj, NSUInteger idx, BOOL * _Nonnull stop) {
    NSLog(@"obj = %@, idx = %d", obj , (int)idx);
    }];

    但是Swift自然不会还存在如此oc模样的方法,相替代的,Swift可以用foreach方法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let list = [1,2,3,4,5]
    list.forEach { number in
    print(number)
    }

   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像oc一样同时获取元素和下标的话,就要换一种写法了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let list = [1,2,3,4,5]
    for (idx, number) in list.enumerated() {
    print("idx is \(idx) and number is \(number)")
    }

    无论如何,至少看起来比oc是要简洁多了。

    另外,Swift的一个令人激动的特色就是内嵌一些函数式编程范式,因此如果我们要对数组逐个进行操作的话用map方法是再方便不过。配合上一些语法糖,非常之简单而且直观,比如我们把上面的list的每个元素乘以2:

    1
    print(list.map { $0 * 2 })

    还有更多的基本用法如filter和reduce等等这里就不赘述了,很多相关教程

  3. 判断或获取类名字符串
    在oc中,获取一个对象的类型是很简单的,只需要调用class类型方法就好,比如[AClass class],如果判断某个对象是否属于这个类型,则使用isKindOfClass方法:[self isKindOfClass:[AClass class]],如果需要获取一个实例类名的字符串,则NSStringFromClass([AClass class])。而在Swift中,获取一个类的class很简单,只需要AClass.self就可以了,但是,如果你想获取一个实例对象的类名字符串,则需要这样写String(describing: type(of: aInstance)),额,总觉得有点奇怪。

Swift特性的一些实践经验总结

  1. 要说在Swift中最有特色体验最明显的,应该算可选类型了,诚然,可选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app,但是毫无疑问,可选类型中各种转换和拆包让人觉得略烦,特别是我这样的新手,稍不注意就是报错或者没有得到符合预期的值。然后在stackoverflow上看相关的讨论的时候,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小方法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extension Optional {
    func valueOrDefault<T>(defaultValue: T) -> T {
    switch(self) {
    case .none:
    return defaultValue
    case .some(let value):
    return value as! T
    }
    }
    }

    这是一个Optional类的扩展,用了泛型,代码就不解释了,很清晰。用上这个类别之后,我们可以方便的、安全的写这样的代码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var a: Int?
    //a = 1
    let b = a.valueOrDefault(defaultValue: 2)
    print("b = \(b)")

    在不知道a是否有确切值的情况下,就可以将a安全的赋值给b,通过提供默认值的方式,简直赞。在这个例子中,如果把注释的那行取消注释,b则为1,在大量使用可选类型的基础上,使用这个小技巧可以避免使用一堆堆的诸如if let b = a as? Int的代码。

  2. Swift与强大的枚举
    在oc或者说c中,枚举的用途也许仅仅是一个同数据类型的常量集合,但是在Swift中,枚举的能力被大大扩充,甚至完全可以替代简单的class。而且在一些方面的最佳实践中,枚举的出场率也相当高,比如notification.name。先不说有没有必要这样做,在我的实践中,发现Swift的枚举确实是一个很方便而且简化逻辑的玩意儿,还是举个栗子吧,比如我们有一个item,包含一个有3种状态的state变量,我们还需要根据这个state输出对应的颜色和说明文字等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struct Item {
    enum ItemState {
    case success
    case fail
    case ready

    //inner function
    func showColor()->UIColor {
    switch self {
    case .success: return UIColor.green
    case .fail: return UIColor.red
    case .ready: return UIColor.gray
    }
    }

    func descStr()->String {
    return "[output: \(self)]"
    }
    }
    var name = "example"
    var state = ItemState.ready
    }

    直接在enum中写function有什么好处呢?可以免去很多的判断,从而直接绑定输出,同时也减少了出错的机会,在这个例子中,我们可以如下调用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var item = Item()
    print("now state is = \(item.state.descStr()) , color is \(item.state.showColor())")

    item.state = .success
    print("now state is = \(item.state.descStr()) , color is \(item.state.showColor())")

    item.state = .fail
    print("now state is = \(item.state.descStr()) , color is \(item.state.showColor())")

    我们可以任意改变state,然后输出当前state对应的各种绑定变量,把逻辑内聚在enum中,外部的调用会非常顺畅。
    当然,这其实算是最基础的用法了,关于enum还有更多高级且高端的用法,可以参考Swift 中枚举高级用法及实践

  3. Swift中的反射
    从现状来看,Swift的动态性似乎是不如Objective-C的,某些诸如方法交换和动态绑定似乎底层用的也还是Objective-C的runtime。但是好在Swift还是有一个反射的替代方案,比较常用的一个地方就是,在需要保存一个NSObject对象到本地时,必须实现coder的相关方法,默认的做法是需要你把class内每个属性都分别写一个转换,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,在Objective-C中可以通过运行时获取所有成员变量和类型来做这个事情,相对应的,Swift可以用Mirror: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convenience required init?(coder aDecoder: NSCoder) {
    self.init()

    for child in Mirror(reflecting: self).children {
    if let key = child.label {
    setValue(aDecoder.decodeObject(forKey: key), forKey: key)
    }
    }
    }

    func encode(with aCoder: NSCoder) {
    for child in Mirror(reflecting: self).children {
    if let key = child.label {
    aCoder.encode(value(forKey: key), forKey: key)
    }
    }
    }

    还是比较方便快捷的,我们可以再优化一下,把这个放进NSObject的extension里,这样所有需要序列化的object就可以不用再繁复地一个个写了 :)

下一篇我会总结一下目前用到的常用第三方框架和组合用法。